会计人,这个科目不是“万宝囊”,管控与分析技巧你知道吗?

微信图片_20200429092958.jpg

“管理费用”不仅是企业的会计科目,而且还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现实中,有的企业却把管理费用科目当成“万宝囊”,只要分不清性质的资金耗费都一律计入管理费用账户,期末结账了事。事实上,上述做法均无意中扼杀了管理费用固有的本意,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有可能使企业规避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


管理费用的内容决定着其明细账的设置


管理费用的经典涵义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耗费及损失。这是区分管理费用与营业成本、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关键所在,也即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或损失,凡不能计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均通过管理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关于管理费用的内容,《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均明确了以下几项:企业筹建期间的开办费、行管部门发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管理人员的薪酬等),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税金(这些税金自2018年1月1日起计入“税金及附加”账户,不在“管理费用”科目反映),研发费用、财产保险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以及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为全面核算各项管理费用的发生情况,企业不仅应设置管理费用总账科目,而且重点在于其明细账的设置,其中明细账应采用多栏式账页。


决定相关经济指标的主要因素


管理费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成果,企业的财务成果主要取决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其中,管理费用是典型的费用因素,它是影响财务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用公式表示: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由此可见,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管理费用的高低与利润总额成反比关系。

管理费用直接影响着财政收入,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管理费用是影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则必须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调增: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另外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等。

例如:某企业为居民企业,国税局核定的所得税率为25%。假设2017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发生管理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为25万元。 解析:营业收入的5‰为20万元,业务招待费的60%为15万元,因此符合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为15万元,而实际发生额为25万元,因此申报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25-15)。也即因业务招待费超标,应补缴所得税2.5万元(10×25%)。


管理费用的管控与分析要点


第一,加强对管理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费用管理的关键性岗位,明确授权审批范围。企业应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设置管理费用的关键性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比如业务招待费,应由人事劳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用餐部门餐前要向人事劳资部门提交《用餐申请单》,列明用餐的用途、人数和标准等,审批后才能用餐;餐后申请人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财务部门应单设费用审核专岗,只有通过审核的费用或支出才能办理结算手续。

二是年初应制定管理费用预算,年终应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每年初,企业应首先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计划年度综合预算,其中管理费用预算应单独编列。编制管理费用预算应采用“零基预算法”:第一步,由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年度发展总体目标和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下发到各部门、单位,要求其根据总目标和自身的职责,编制本部门、单位的费用预算方案,在方案中须详细说明立项目的、性质以及所需费用额度,然后上报预管会。第二步,由预管会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费用预算方案进行汇总,经调整后提请职代会审批。第三步,预理会根据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方案和经职代会批准的预算,分解费用指标到各个部门、单位,由其负责费用的落实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四步,对费用预算执行应设立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并实行授权审批制度。第五步,加强对费用执行情况的督查,对于没有完成预算任务或者执行不力或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部门、单位或个人,除采取补救措施外还应予以追责。

第二,加强对管理费用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

分析指标时需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对管理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根据管理费用的性质或者用途把管理费用分为四类:单纯的行管费用、维持经营能力的费用、促进企业发展的费用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费用。

分析指标及其结果的运用。分析时应从围绕以下指标进行:

一是完成程度分析。分析预算完成程度可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个方面进行:绝对数分析的计算公式为: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或决算数)-年初预算数。

计算结果大于零,说明费用预算超额完成,小于零则说明费用预算未完成。那么是否说明企业采取的节支措施已取得成效?其关键还要结合整个企业年度任务的完成情况加以判断,如未完成就应重点分析其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加以监督实施。相对数分析的计算公式为:预算完成率=(实际完成数÷年初预算数)×100%,计算结果大于100%的说明超额完成费用预算,小于100%则说明没有完成预算任务。

二是年度间变动情况分析。运用管理费用率指标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该指标说明每一元的管理费用产出多少营业收入,因此指标数值越小越好。这项分析主要用于上、下年度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考核年度费用管理的业绩。通过数值变化进行分析,管理费用既然是一项固定费用,那么在一定时期内或维持一定的生产规模,一般不会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如果上、下年度之间的管理费用数额差别不大,说明企业的运转情况正常;如果上、下年度之间数额差别较大,或超支或节约,则应作为重点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查明原因,才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切实解决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企业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来源:财务第一教室